青苹果基金会探访大西北

网站首页    社会责任    青苹果基金会探访大西北

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,受地理以及人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,文化教育相对落后。当然,这种落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西部经济的制约造成的。经济制约教育,教育又反过来影响经济。

尽管近年来西部的教学环境有了改善,但一些贫困偏远地区仍然师资短缺、信息闭塞,无法满足当地教师对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掌握。据调查 ,多数孩子们在上学的同时还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,很难保证充足的学习时间,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和视野的开阔,更加拉开了贫困偏远地区和城市教育之间的差距。

2016年青苹果基金会组织志愿者前往大西北进行探访慰问。探访后发现,大多数因家境贫寒的留守儿童、残疾儿童等都难以完成学业。虽然生活贫苦、教育条件较差,但他们单纯稚嫩的眼神里仍然透露着对知识的渴望,希望我们的一点举动,能够为孩子们点亮希望之光。

被遗忘的小学

甘肃省天水市刘家沟小学,黄土砖垒的教室里,缑仓林老师带着7名学生在读书,最小的学生4岁,最大的学生7岁,他们年级不同,课程却是一样的...

 

支教基金会19

 

缑老师今年54岁,在刘家沟小学已经任教35年了,整个山村的孩子都是他的学生,他对此颇为自豪。时代在改变,缑老师认为自己能教给孩子们的知识很有限了,曾多次向教育局申请分配新教师过来,但年轻的老师们坚持不到三个月,就都离开了。

 

支教基金会20

 

教室建在背阴处,一面的窗户是纸盒糊的,阳光照不进来,即使大晴天的冬日,冷风依然会从窗户缝儿灌进教室。教室的地面坑坑洼洼,由于椅子高度不够,孩子们只能歪斜着写字,凹陷处只能将木板接在椅子上,小点的孩子才能勉强看到黑板。

 

支教基金会8

 

支教基金会6

 

支教基金会7

(缑老师眼中最刻苦学习的小男孩,因为父母外出打工,懵懂幼小的他已经有了城市的概念,已经知道只有努力学习才可以跟爸妈去城市里生活。)

 

无论条件多么艰苦,孩子们仍然每天坚持读书写字,从不会无故缺席课堂,这是孩子们难能可贵的地方,也深深的感动了志愿者们。青苹果基金会为孩子们带来了御寒的衣物、书包、图书及各种学习用品,希望能给孩子们带来冬日最温暖的一抹阳光。

 

支教基金会10

 

支教基金会9

 

支教基金会11

 

支教基金会13

 

想走出黄土地的女孩儿

苟琼引,是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会宁二中的学生,她一直学习非常努力,考上了当地高考升学率极高的会宁二中,考上这里就意味着有80%的希望考上大学,走出大山。

 

支教基金会14

 

支教基金会15

 

她的父母都是农民,甘肃地区多干旱,土地每年的收成仅能供应一家人的口粮。苟琼引家里是五姐弟,其中两个姐姐研究生在读,一个姐姐大学在读,弟弟还在读初中。父母农闲时只有去2小时山路外的周边县城打工,微薄的收入根本支撑不起五个孩子的学费。

 

支教基金会17

(苟琼引的家,孤零零的立在黄土坡上,每当大风刮过墙壁和房顶碎土都会扑簌簌的往下掉)

 

支教基金会18

(苟家五姐弟拿到的奖状,孩子们都卯着劲在学习,因为知道一旦落后就要辍学)

 

苟琼引的爷爷说过一句话“三辈子不读书就成愚人了”,家人非常认同,虽然贫苦若此,但父辈依然支持子女读书。学校的课程非常紧张,每个月只有一天的休息时间,即使回家,苟琼引也背着满满一书包的书,从不懈怠,每次回校的时候,父母和弟弟都来送她。她当时告诉志愿者们,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努力学习考上重点大学。

 

支教基金会16